榕城君子王孝泉

媒妁之言的婚姻

传统的綑綁

王孝泉的事业志趣反映了他的时代背景, 他的婚姻恋爱亦是如此。 他接触现代化的思潮很早, 又曾游学海外, 观念是比较开明的。 可是他周围的社会还拴在数千年的传统枷锁下, 媒妁之言, 门当户对, 这些观念根深蒂固, 不是个人的自由意志能左右。

他二十多岁留日归来, 家里就媒人不断, 父母也提醒他, 到了婚嫁的年龄, 该娶媳妇了, 还为他订了亲。他虽极不愿, 但身为独子责任重大, 只好接受父母的选择, 与比他小三岁的周兰畹拜了堂。

表面上周家应是与王家门户相当的, 但孝泉见了新媳妇, 发现她不认得几个字, 长年在深闺, 见识封闭, 两人相对无言, 实在无法接受, 只有避不见面, 这个婚姻有名无实, 僵持了两年。

最后父母意识到, 不能指望儿子与这位媳妇传宗接代了, 那时离婚是让家族蒙羞的事, 休妻也会给女方带来终生的耻辱, 只好借题送她回娘家住, 还是继续供养生活; 周回娘家在哥哥的屋檐下, 一定满怀委屈, 她的家人为了维持颜面, 在外托词, 说接回家住是因为 “王家公子, 不能人道。”

孝泉被婚姻契约捆绑, 不得自由身, 又不愿依循旧社会纳妾的常例, 盛年的他, 渴望爱情, 盼能有投契的终身伴侣, 无法如愿, 内心的苦闷, 无可言状, 成为封建时代婚姻制度的牺牲者。这状况一直到1914年周女士病逝了, 才有转机。

他婚后发展事业, 从事教职, 做了不少事, 还重返日本再度进修。这段期间, 他曾遇到了真心相爱的女子刘淑良, 但是事不如愿, 女方家人百般阻扰, 无法结婚。此事下章详述。

和谐的再婚

这时孝泉已经年近35, 他的父母急于抱孙子, 不能再等了, 孝泉是独生儿子,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这个道理他很明白。 于是答应通过一位好友作媒, 正巧好友的外甥女到了适婚年龄, 条件很好, 这就是16岁的何秀莹(1901 年生),“兰馨擬芳姿, 玉潤方素質,” 看来秀外慧中, 性情純樸厚道, 听说对母亲很孝顺, 还上过学堂, 知书达理。秀莹知道他快36岁了, 有些犹豫, 从媒人手上接过照片, 见到他英挺有为, 又听说他有学养, 人品好, 就点了头。

这次的红线拉对了: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将近20岁, 但是夫妻很快的建立了感情, 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描述的最贴切的, 还是孝泉自己。 他说到她:

难能会我心, 坐是情逾密…

事定赋归来, 助我调琴瑟。

两人并携手出游:

余事伴我游, 山水有清癖;

纳凉泛西湖, 览游登屴崱。

秀莹年纪虽轻, 人非常聪慧, 不但很快提起操持家务, 服侍公婆的责任, 而且很关心照顾人, 她的儿女后来追忆时常说: “她侍奉公婆尽心尽力, 把家里安排的井井有条, 让大家庭的气氛和和乐乐, 甚得亲友的赞美与仆人的爱戴。” 孝泉也说她:

入门敬尊章, 定省亿无失;

行辈泯猜疑, 春风生一室…

上和而下悦, 人言称啧啧。

此时双亲 (王仁为,郭幼端)还都健在,孝泉怀抱著王家的第一个孫子(世楨),母亲旁立的是妻子何秀莹。三個女兒各为(左起)三女世昭,长女世深,次女世明。此时应为1923年初。

秀莹“弄璋兼弄瓦, 如笋阶前茁,” 短短的13年里, 一连生了八个儿女, 她是位尽职的母亲, 抚育儿女细心慈爱, 孩子们都穿戴整齐漂亮, 但绝不溺爱, 思想开明, 管教时奖惩分明。

这时(约1925)有了三女二男,全家还是传统服饰,可看出秀莹足踏时髦的高跟鞋。

这年(约1928)有了四女三男。大家都换上西式服装了。秀莹很注意孩子们的仪容,每当换季,就找了裁缝到家中给大家量身作衣服。

更让人怀念的, 是她的为人宽厚仁慈, 又富爱心。她的长子世桢回忆: “有困难的亲戚上门, 她总是会给一些钱物。” 世桢幼年时, 在春节前夕曾被母亲带着去置办年货, 见她对亲友十分周到, 给每家购买的年货都十分慷慨大方; 买完了年货, 自己带着儿子在街边吃饭时, 却十分俭朴节省。

这种对人慷慨宽厚, 对己俭朴严苛的品质, 影响了她的儿女们一生。回忆起来, 我从母亲身上, 依稀看到了外婆的影子。

痛失贤妻

秀莹另一个令人尊重的美德, 就是她的孝道与对家人的关怀: 嫁入王家以后, 她还是很关怀母亲, 后来发现母亲的了肺结核, 把她接回家亲手服侍, 直到老人家病逝, 办了丧事, 又亲自安排好弟弟的工作与妹妹的婚事。不幸劳累之下, 自身也传染上肺病, 找遍了中西名医, 又送往海南疗养, 还是无法挽救。去世那年(1931), 她才不满30岁。

爱妻何秀莹 (1901 - 1931),17岁嫁给孝泉。他诗句中形容妻子:“蘭馨擬芳姿,玉潤方素質”。

临终前, 她写了一首诗:

人生最可恨, 惟我得肺病

心中忽有感, 凡百都冷淡

一生最重孝, 我有老年姑

亲爱如母子, 双眼今模糊

可恨自得病, 未能在侧随

惟天不如愿, 泉良其继之

她走了几个月后, 孝泉偶然翻她管理家务的 “流水簿” (家常日志), 看到此诗, 知悉她病危时, 还惦记着快瞎的婆婆, 简朴的文字, 出自肺腑, 情意诚挚, 让他哽咽, 抑制住悲痛之情, 提笔写了长诗 《继室何秀莹女士悼词》8 悼念她。 並在参加编印族谱的时候(1934, 1935版), 登录了悼词, 纪念这段15年的婚姻, 也让后代认识这位不凡的女子。本章描写秀莹的言行与他们婚姻的诗句, 都引用于孝泉的悼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