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君子王孝泉

臨終岁月

孝泉1967年去世时, 享年86岁。 他退休后就定居于上海长子世桢家, 偶尔去北京探访在京的儿女, 他们有时也会去探望他; 世桢的孩子小时候, 让他尝到了弄孙之乐。晚年的他, 在上海的日子大体上是平静的, 平时儿子媳妇工作到子夜, 只有在周日, 陪他在衡山路散步, 这是他最愉快的时刻; 当年衡山路很安静, 附近有一花店, 他们常会買一束花插放在他房里。他因患有严重的胃溃疡, 饮食得特别谨慎。

下面的几段回忆都是长媳愚真告诉大家的:

儿女们成年后便分住各地,父亲还是有如磁石,吸引着儿女们来团聚。

前排左起:世楨前妻姚念玖懷抱孫女敦平,孝泉,外孫羅肇前,長女世深。後排左起:長子世楨,四子世鏗,三子世鈞。

前排左起:長外孫羅肇前,長女世深,孝泉懷抱長孫女敦平。後排左起:四女世洞,長子世楨,四子世鏗。

前排左起:二媳婦何端孫, 孝泉,長女世深,世深长子羅肇前,四女世洞。後排左起:次子世章,三子世鈞,大女婿罗孝胥。

他爱吃甜食, 所以高级奶糖必备, 他总把奶糖一个个整齐排队放在盒内, 一一取食, 或一一分给家人吃;有时爱吃冰淇淋, 令女佣買耒, 分发孩子…最爱吃的是豆豉鱼, 每餐必备, 除此外一个蛋, 粥, 一个包子, 或肉末菜末;世桢绝对不允许吃肉, 怕他发病, 有一次深姐耒, 買一块奶油蛋糕给他, 世桢尊重大姐, 不敢说话…

他虽已退休在家, 还是非常关心国事, 已经八十二岁了, 耳目都好, 居然从不用老光眼镜, 可以看書看报。凡对报载某事有所感觸, 就会写诗抒发感情。所留诗文, 笔记和信件里都有他评论时事的笔迹, 就中印边境问题, 越南人民军抗美战捷都有感言。还为 《喜亚洲国家会议成功》 题诗:

无分种族与西东, 共处和平理则同;十六国家能合作, 美强曷于我争雄。

上右: 信里常附有诗句,发抒时事感言, 退休后依然如此。

中国首次导弹试制成功, 他还写了:

信是人间奇迹处, 琢磨技巧出吾曹;居然导弹成功速, 只及邻封也足豪!

到1966年五月文化大革命正开始, 因为他已行动不便, 不出家门了, 对实际情况不大了解, 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都开始受这巨浪冲击, 还写了一首赞颂红卫兵的诗; 儿女怕他担忧, 也不敢告以真相。

我们夫妇俩都已靠边, 当然不敢告诉他, 怕他躭心。我们最着急的是, 已无办法在身边照顾他, 当时只有依靠我领导的婆婆, 求她悉心照料老人起居…特别是饮食, 所幸生前没有发病(胃溃疡)。

孝泉过世, 还是跟中风有关:

他坐在沙发上, 有一次有一纸片落地, 他起身蹲下捡纸, 坐在地上, 就此中风;刚好世桢回家, 不敢移动, 电话找常耒的医生上门搶救, 挽救了生命, 虽醒但不能说话。以后靠喂食生活, 那是我俩最纠心最旡耐的时刻…。

儿子媳妇每天被迫开会, 只有晚上才能赶回家, 为他作清洁, 喂流食。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被清算解散, 无处求医。在这种情况下, 卧病在床的老人家没有多久就辞世了。

唯一可以告慰的, 文革没有直接伤害到他。那时上海正值 “十月风暴”, 造反派接管了市政府, 红卫兵到处抄家, 多少人家破人亡。他所响往的新中国, 要再过许多年才造福到周围的家人。

结语

王孝泉的一生八十余年, 为近代中国打了一面镜子。他是中国近代史的目击者, 历经几个中国最动荡的关键时刻: 甲午战争, 辛亥革命, 民国初创, 军阀割据, 抗日战争,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他是现代化早期的推动者:通过了公职, 写作, 和教学, 为革新税制, 拟定宪法, 和推广教育都做了奠基的工作。他坚持理想, 融汇了学识, 信仰和经验, 致力于提升妇女地位, 改善公民素质。虽然身处复杂危险的动乱时代, 还是勇于加入革新的队伍, 不屈不挠。

他的婚姻与感情生活, 夹在新旧社会之间, 渴望摆脱封建观念的桎梏, 又受制于孝道伦理的传统, 历经挣扎, 尝过恋爱的甜蜜, 也深受失意的痛苦。他抚育儿孙茹苦含辛, 极重亲情, 但也绝不姑息溺爱, 关心备至, 又兼谆谆教诲, 是慈父也是良师。他是 “西清王氏” 大家族的一脉支流, 也为王家后代的子子孙孙拓开了一条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