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堂話舊老頭子的大半生

作者: 陳蘆隱
編輯: 吳甦
网页设计: 古思高

我的故居

福州市東大路49號,是我的生長的地方。

東大路前身是旗下街,旗下街路名的來源,是當年旗人逃難於福州聚居之所。我出生北京,六歲時舉家返回福州祖籍時,第一站就住在旗下街。這是九十年前的事呀!

東大路和東街是聯通的,都是東西走向,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五一路(南)五四路(北 ), 五一路前身好像是河西街。王家祖屋孝義巷就在東街,那是我的老伴王世明,你們的二姨/二姑生長的地方,兩邊其實很近。

老頭子家父是法院推事,也就是法官,家𥚃兄弟姊妹眾多,很窮,常常拖欠電費,屢遭停電。小時候家裡窮,需要錢,也常常跑當鋪。因為我人矮,每次都是踮著腳,聽櫃檯內伙計問話,「死當, 還是活當?」

當時在福州有無人不曉的電光劉,私營電力公司,福州人稱電燈為電光,他們爺爺劉攻芸曾經擔任在大陸時國民政府的中央銀行總裁。記得後來在台灣王家有一房千金,嫁給福州劉家,我們都叫她三姑。這些淵源說來蠻有意思。

羅曼史

我年輕時調皮浪漫,在認識你們的姑媽前,曾經追求過幾位小姐,其中一位也是護士,在倉前山一間教會醫院,我忘記醫院的名字,不是柴井,也不是協和,我愛寫情書,寫了好多封,都沒有下文,那時我在倉前路郵政儲金匯業局工作,有一天局長呌我,手上拿了一束我寫給那位小姐的情書,要我不要再騷擾她。事後得知這位局長比誰都風流浪漫。

Celebration

我寫情書給我追求的女朋友,怎麼會送到我的老闆那裡?教會醫院護士小姐,每位都有一位蜜友,她們互相猜忌,有些像同性戀,所以我寫的情書,都被我追求那位護士的蜜友竊取。我說的是我認識你們的姑媽/姨媽前的事,還不夠有聲有色嗎?

1940年我考進郵局是郵務佐,比送信的郵差高一級,也就是像坐在櫃檯賣郵票那樣的職務。41年報到後不久有一天,老爸的朋友受人委託來提親,說某鄉親想將他的女兒嫁給我,並陪嫁多少畝農田,如果當時答應,便成了地主,三反五反肯定拉去遊街示眾。老頭子躱過一劫!

我追求你們的姑媽/姨媽,是故意裝病住院的:那時她是協和醫院的護士,因為要製造體溫,我把量體溫計放入熱水杯𥚃,藉此認識,進一步積極追求, 終於成功。

差點被槍斃

這不是嚇人的標題,這是一則真實的往事:1945年老頭子隻身隨軍郵由福州前往台灣,投靠前在福建郵局原姓舊同事,那一年,他是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官派基隆市長石延漢的機要秘書。老頭子學歷低,委任為民政科科員。

45年台灣光復,要從日本街道的面亦即是XX町,改變為中國傳統的缐即XX 路。這是屬於民政科工作,市長交給科長,科長交給我草擬,但必須按照市長定下的原則:路的開頭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八德,後面加上數字,因此才有忠一路,義三路,愛八路等。

那時候老頭子年少才疏學淺,不知道八路是共產黨軍隊的代號,基隆市愛開頭的有九條街,第八條街自然是愛八路了,那時候各級不知道有意或是無意,沒有發覺不對,層層往上報。49年蔣介石退守台灣,施行所謂白色恐怖,終於有一天省政府下令調查,如果查到我是原始草擬人,肯定拉去刑場槍決。哈哈,老頭子逃過一刧!

返鄉求婚

1945年我先去台灣,次年你們姑媽/姨媽同她的中學同學江秀英,和協和醫院護士同學劉亞娟,一同來到台灣基隆,47年姑媽堅持要回福州徵得父親 (你們的爺爺/外公)許可才能完婚,因此我們雙雙辭掉工作回福州,回去前攜帶兩大件,一是五燈收音機,孝敬未來的岳父,和一架沒有內胎的腳踏車,送給唯一還在福州就學的“親家舅”,那是福州話內弟的意思。台灣的電壓是110,大陸是220,插座接上,後果不說大家都知道。

父親答應我們婚事後,帶我們去南街會英照相館照相,這裡必須附上一張你們都己看過的照片,那就是你們的爺爺/外公答應後的照片。

赴台成婚就業

回台灣後,我們在台北中山堂結婚,女家只有十五叔王息廡在台灣,他就是女方的主婚人,證婚人是請你們爺爺的舊屬嚴家理,我們拍了婚紗團體照,沒有像現在的二人婚紗照等花樣。

婚後找不到工作,失業了。48年大舅自上海來台養病,他說在台北他認識兩個人,一位是他在福建協和大學大一時的助教葉明勲,另外一位是台灣國營事業水泥公司總經理徐宗涑,他是王家十七哥王世憲的聨襟。先去找葉明勲,那時他是國民黨中央通訊社駐台北分社社長,大伯思想進步左頃,這一趟白跑了。接着去找水泥公司老總,一拍即合,我有工作了。

在水泥公司我的職稱管理員,前五年做些低端文書工作。水泥公司待遇不壞,早年配米配車(自行車),還有配獨棟兩房兩廳的宿舍,宿舍裡還能裝電話。裝了電話,買了一部像麵包型的貨車,開始學開車。

說到這裡,想起幾件跟車子有關的趣事:車剛買不久,有一天殯儀館老闆來找我,情商要我把貨車賣給他,他說運棺材用,我算是做善事答應了。以後我換了二次大戰留下的舊吉普車,有一天你們的三姑夫電話說三姑要分娩,要我幫忙送去醫院,吉普車車位有限,不能帶,毛毛哭著要一起去,我用拖鞋打了她,她記一生!

Shiming

在台灣的王家人

在台北的王家人大概有十幾位,不時都有聚會,多半在孝英姑家,王孝英是台灣政府立法委員,她的夫婿李大超也是名人,1962年我來美國前請他寫幾封介紹信,他說提他的名字就可以,可見他的人脈之廣。

另外一位孝字輩,我們在台北時都叫他十五家(家是福州話伯叔的混稱)他沿用王息廡作為正式名字,息廡就是十五的同音。他是留學日本的醫生,做過台灣省政府醫務所所長 。

你們的姑媽/姨媽世明是世字輩,你們的爺爺/外公王孝泉在王家大家族中排行第六,所以大家介紹我們時,說這是六家(六叔)的女兒女婿。世成,世流,世勛等幾位都是同輩的親人。

此外北京的四大爺王孝緝也有幾位後代在台灣:次子王世圻曾任國民政府公路運輸總局副局長,他在王家大排行數第七、大家呌他七哥;七嫂名氣更大,她曾經擔任蒋介石老婆蔣夫人的秘書,在台灣是監察委員。

另外一個兒子王世憲是立法委員,也是社會民主黨主席團主席,他的太太史英是著名的翻譯家。其他世字輩都在各機關擔任高級主管。

我突然想到一則往事:我在水泥公司工作期中,有一天收到二舅來信說,能否在台灣找一份工程師工作,我立馬下樓找在業務處的協理,他是留德博士名呌溫步頤,他非常熱心拿起電話,對方是鋼鐵廠廠長,立刻答應給二舅工程師工作,那時候通訊不像現正方便,二舅得知時正與二舅媽熱戀中。如果二舅去台灣,就沒有今天的小寶小玲了。

創辦攝影新聞

多年來我對攝影一直有很濃厚的興趣。早期在水泥公司工作時,就開始參加講習班, 師從國際知名藝術攝影家郎靜山學習,並參加一些攝影活動。1952年參加台灣救國團主辦橫貫中央山脈活動,翻越高山峻嶺,自西到東,拍了不少照片。53年拿了一張在高山所拍的風景照片,參加舊金山國際攝影大賽,幸運地得到風景組的第二獎。

那時我還一心想辦報,可是1949年蔣介石退守台灣以後,實施戒嚴令,頒發各種禁令, 例如不許人民出國旅遊,限制裝電話,也限制成立新報紙,我引用當時政府所定的出版法的漏洞:「通訊社的文稿圖片,可以機械方式發行。」1955年經由我的大姐前男友託了有力人士,申請到一張新聞攝影社執照,1956年,成立了《攝影新聞》。因為沒有競爭,業務很好。辦了新聞社後沒有去水泥公司上班,白領薪水,不好意思,因此自請退休,公司給我優厚的退休金,又把裝在宿舍裡的電話賣給公司,那時因為不能裝到電話,所以賣了很好的價錢。

Illustration

台灣攝影記者楊永智出版了《他們是歷史的目擊者》一書,對《攝影新聞》做了以下的報導:

陳蘆隱, 台灣傳播史上空前絕後獨立創辦私人圖片通訊社及攝影新聞報。 非常喜歡新聞工作的陳蘆隱...1956年創辦了每天出報的《攝影新聞報》。 當時攝影記者除了他之外,還有傅資生(在823砲戰中殉職)及周超 (曾在台製製片廠當攝影師),後來又來了伊夢蘭(台灣第一位女性攝影記者), 元達(綽號原子彈)等人。

他們拿的相機大都是萊卡(Leica)...攝影新聞自己有排字房,製版房,還有拼板機。編輯部有兩人,校對兩人,採訪有三人。他太太則是負責暗房。創刊初期托外面人印...但是圖片印出來比較不清晰,後來買到日本製版的鏡頭,鋼版...這樣印出來效果好很多。當時報社大部分是陳蘆隱投資,董事長羅克典及總編輯陳石安有投資一些,陳蘆隱每天待到出報才能回家,夜裏大概也過一,二點了。報紙早上七,八點出報,晚上十點左右截稿。

陳蘆隱創辦《攝影新聞報》的理念是想學美國的《每日畫報》,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在1950年代可說是空前絕後,為戒嚴年代傳播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頁。攝影新聞內容圖文並茂,四開大小,每天出報一大張...內容有要聞,影劇,生活,攝影,漫畫,藝文等... 當時報紙不是官方就是黨營,攝影新聞是少數民間經營(的媒體),資源很少,採訪新聞也受到打壓,維持大都是靠訂戶,廣告等,收入入不敷出,陳蘆隱賣了兩棟房子才能維持下去,最後頂了五年,1959年不得不轉讓給攝影界同好,美而廉老闆陳雁賓,他則在太太的勸說下移民美國。

帶26個英文字母來美國

我在台北買過三個物業,每次都賠錢賣掉,當時都是一般地區,而現在不是精華黃金地段的商業區,就是高樓大廈高檔的住宅區。老頭子有眼光,沒有財運。

我離開臺北前,最後的房屋是在敦化南路,在那時算是高檔住宅吧,為了新聞社要裝設電話,電話局有意為難,他們說那邊沒有電線桿,如果要裝設,必需要從仁愛路三段架設十根電線桿,所需費用由我出,我說出就出吧。所以那邊卅幾户人家只有我一家有電話,大家受惠不淺。

1962年夏天,敗完家財,將《攝影新聞》交給一直支援我的朋友陳雁賓先生後,和台北華報記者金德璋兄,一同前往美國,那時只因在台灣事業失敗,來美國散心,沒有想在這裏居留發展,你們的姑媽/姨媽一再寫信,要我盡量設法將留下,為的是將來子女教育,才開始認真想法子。

最初我個人申請來美國簽證時,一向刁難簽証的台北美國領事館,對新聞媒體也客氣三分、我們前往申請,不到幾分鐘就辦好簽證。買好機票,第一站前去菲律賓馬尼拉看望朋友,而後經香港前往夏威夷。

在香港鬧了一個笑話,因為天熱想先在旅館洗澡後,再出去遊玩,在浴缸開了水龍頭,當時停水,沒有水,忘了關水龍頭就出去,半夜回來,我不講你們也會猜到那種慘況。

接著說自香港飛夏威夷,在那裡停留幾天後,繼續飛往西雅圖,申請簽證的理由,是參觀在西雅圖舉行的國際博覽會,到達時已經閉幕了。於是我拜訪在西雅圖的王家十一姐王世宜,十一姐夫施友忠在華盛頓大學教哲學,他是知名學者,也是《文心雕龍》的英譯者。

接着說美國行程,在西雅圖停留兩天後,飛舊金山坐99元環遊美國的灰狗巴士去紐約,四天四夜到達紐約總車站,我和同伴決定住價格便宜的青年會 YMCA 旅館。車站隔一條街就是旅館,事先不知道,叫了計程車,司機看我們言語不通,手指車中碼表,搖頭,另外手指“2”,意思是兩塊錢,1962年一杯咖啡五分錢,汽油每加侖才兩毛。計程車一拐灣就到,兩個土包子上當了。

到紐約後先要想辦法賺錢養自己,我的同伴由他的姨夫介紹,到聯合國中文科任中文打字員,我由朋友介紹去禮品店當店員,禮品店的老闆說我太矮,沒被錄取。後來想開個照相館,主意決定後,在中國城租了店面,買了器材,開張了。那時候中國城不熱鬧,華人不多,生意清淡,幾個月就關門大吉,又賠了錢。

照相館倒閉後,一位朋友帶我到康州紐海文市,這地方是耶魯大學所在地,半個城都是校園,文化氣息很濃。初到時先在一間中國小餐館當跑堂,然後著手替還在台灣的妻子兒女辦來美國簽證,托在西雅圖的十一姐夫替她們辦好申請護照文件,在台灣辦好護照後,前去申請簽證,不幸被美國領事館拒絕。

天無絕人之路,一位在紐約的新聞界前輩建議易地申請,他建議先去西班牙,再轉到美國,比較容易。那地方生活水準低,我接受後,非常容易的拿到西班牙的簽證,在紐約買好她們三人機票,於是她們經香港中東飛往馬德里,我則從紐約飛去替她們安排住宿。

這是一項非常大的冒險行為,如果又被拒絕,那可是進退兩難,我叫她們按兵不動,不要隨便前往申請,想想辦法。有一天在紐約幾位新聞界朋友約定,前往聨合國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那時團長是有名的飛虎將軍王叔銘,抗戰時期他曾打下好幾架日本飛機,他曾任台灣空軍總司令和參謀總長。他問我有什麼可以幫忙,我答說我的家庭成員在西班牙等待美國簽證,他寫了一封給台灣駐西班牙大使周書楷的信,請他設法幫忙。姑媽收到信後帶著子女前往大使館,大使請一等秘書帶她們去美國大使館,交送申請文件,半年後终於拿到簽證。

過了這一關,全家得以在美國團聚。不過開飯店不久,有同行向移民局告發,全家面臨驅逐出境,幾乎前功盡棄,慘矣!慘矣!幸而當年有康州紐海文市眾議員諸亞漠的提案擔保,暫停駆逐出境,後循移民申請,全家方得到永久居留權。

篳路藍縷的移民生涯

我在台灣十七年在美國五十八年,在各地多多少少都有些小人物小故事。1964年5月,姑媽帶著一男一女扺達美國,那時候男的是高一生,女的是初一學生,安排她們就學後,唯有做生意才能養活全家。有一天一位朋友告訴我,有一間已經休業很久的三明治店出租,問我有沒有興趣,地區不很好,店內有一些基本設備,月租100元。我說好吧,從此開啟長達20年的餐館生涯。

承租店面雖然地區不很好,但前方有小型寫字樓,後面有職業醫師大樓,左前方有市政府和耶魯大學合辦的大型醫院,因此我們初期的顧客大多是醫生,小寫字樓𥚃的律師保險經紀人等。三明治店內大部分被櫃臺佔據,只有幾張桌子,因此拆櫃臺加桌子後才像餐館,後來因為天熱,加買水冷式專業冷氣機。餐館生意很好,賺的錢大都用在攺裝和添加設備。姑媽是大廚,我是經理兼跑堂,晚餐忙時兒女都會來幫忙洗碗。

這裏得插一段: 我的老伴世明,你們的二姑媽/姨媽,天資不凡,學什麼,像什麼。當年辦《攝影新聞》,我從頭開始教她沖洗照片,她很快就能獨當一面,負責暗房工作,很快就把握了一流的沖洗照片技術,而且每天為了出報徹夜趕工,所以她應是我們辦報事業的幕後英雄。

我們決定開飯店,她本來對洗手作羹湯興趣缺乏,但此時下定決心學廚藝,每天在廚房揮汗掌勺,廚藝可以比米其林三顆星的大廚,吸引了無數聞名而來的顧客,每晚飯店歇業後,她又洗洗刷刷,把廚房整理的光可鑑人才休息。老伴的賢慧, 勤勉,以及無條件的全力支持,也是我們有所成的主要原因。

在小店賺了不少錢,買了三房兩廳住房,那年三姑夫/姨夫在普渡大學進修後,路經紐約,我去機場接他,因為出發早,我先去中國城買點貨。那時我開的是全新67年奔馳四門轎車,在中國城一條不能左轉彎的路,轉彎了,後面來了警車呌我跟他走,在進入一條小路停下,查好証件後,他舉出雙掌,表示十的意思,又拿出罸單,搖頭,不出聲,我懂得他的意思,我掏出十塊錢,他說話了,「捲起來給我。」這是我親身經歷,千真萬確的事。

在小店兩年多後,在市區買了一座樓房,將原先的小雜貨店,改成中餐館,50坐位,只賣晚餐,迄1984年退休,結束整整20年的餐廳生涯。

兒孫的學業和事業

我們千里迢迢,移民而來,是聽從了老伴的意願,為兒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 孩子們也很懂事,果然不辜負我們的心願,學業和事業都有很傑出的成就,這是我們最大的安慰。
兒子陳一從麻省伍斯特理工學院得到電機學士之後,又從耶魯大學得到量子應用物理碩士,畢業後在紐澤西州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貝爾試驗所任技術研究室主任,隨後又在科技聯營公司擔任項目經理,工作40餘年後退休, 退休後還曾返台在台東大學教書。

兒媳婦席涵悌從台灣清華大學畢業後來美留學,在麻省伍斯特理工學院修得化學碩士學位後, 相繼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朗訊公司擔任技術主管,目前也已退休。 他們有一男一女: 孫女陳怡嵐是紐澤西羅格大學英語系學士,目前在一間藥廠工作,孫女婿是羅格大學環保科學的學士,現在從事電腦安全專業。孫子陳怡斌耶魯大學學士及碩士,哈佛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麻州綜合醫院當醫師,孫媳婦得到東北大學醫學院護理碩士後,現任麻州綜合醫院護士。

女兒陳愫於康州三一學院畢業後,就讀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拿到遺傳學博士,就職於羅格大學生物化學系,藥劑學系,以及克禮曼腫瘤研究所教授,並兼生化系主任, 曾多次得科研獎。

女婿魏力 是哈佛大學生化博士,麻省理工學院任博士后,在羅格大學醫學院任教數年後,決定改行,投資辦托兒所,致力幼兒教育,24年後退休。他們育有一女魏雅比 ,她讀完法律後決定棄法從商,近年因有了兩個孩子,就專心在家照顧幼兒。她的夫婿Matthew是佛羅里達的消防員,並在消防學院任教。

我現在共有六個曾孫,最大的剛上完八年級,最小的在幼稚園。數十年來,每年感恩節,全家團聚,人數總有四,五十人,來自各族裔,有如聯合國,非常熱鬧。

頤養天年的退休生活

1984年退休後,把在康州的產業賣掉,搬到女兒居住的紐約州小鎭South Salem,那是一幢湖邊小屋,三姨三姨夫,大姨和大姨夫,敦平的媽媽,都曾短暫的住過。

幾年後在佛羅里達州Palm Coast市買了一幢房子,對街就是海灘,時時刻刻聽海水冲擊聲,過著非常寫意的退休生活。大舅, 二舅夫婦和敦雄, 光霞都曾來過。

2006年因為年老需要有人照顧,搬回新澤西州住在女兒家迄今。兒子陳一也住在不遠,常來探望。

過段時日女兒退休以後,計畫搬去弗羅里達與她的女兒和外孫們同住,那時我就打算留在紐澤西,搬到兒子家,他家已經裝好了升降椅,預備好迎接我了。

我的老伴世明,你們的二姐二姑二姨,於2017年6月17日去世。她的骨灰安息於女兒在弗羅里達房產院落裡的大樹下。

多彩多姿的日子

我的愛好很廣,不是在退休後才有。先說音響,1945年我在基隆向日本人買了一台落地型的音響,上層是唱盤,唱針有兩種,一種是鋼針,一種是竹針,每唱一面唱片要換唱針一次。中間一層是訊號接收機,下面是12吋喇叭。

來美國後開始發燒,尤其在70年代,不斷買器材買喇叭,在那時我認識了一位音響教父級Mark Levinson,也是飯店的顧客,他只吃海味,每次給我新器材,收取一半批發價,另一半用作在飯店吃飯。音響發燒75年。我也玩過鋼筆和手錶,那都是小兒科不在話下。

再談的是汽車了,我的瘋狂程度誰也猜不到,我曾經用過36部汽車!只買過兩架二手車,其他都是買新車。我用過大小奔馳五部,三部寶馬,一架林肯,好多部四輪驅動的吉普車。

我剛到美國時曾去考駕照,監考人員發完考卷就走開,我想碰碰運氣,隔坐一位女生很幫忙,給我看她的考卷,我照抄不誤,結果零分。

三年前有一天,我去大賣場購物,車子衝上安全島刮破車胎,又一次開上人行道。這才知道自己老了,從那時候開始就不開車了。

再講Video: 先說影片,最初是影帶,以後是Laserdisc ,簡稱LD ,是像12吋唱片大小的影片,其次是DVD,再其次就是BlueRay, 從影帶到BlueRay 我都收藏過。
接下來談電視:方箱子的電視不談,平面的電視先是液晶Plasma, 剛出來時42吋,我化了五千美金買了,現在液晶電視同樣的42吋只要300美元。現在我房間有一台80吋液晶電視,另外還有一台是最新的OLED 55吋 電視,下一步的目標就是80吋的OLED電視。
我是一個愛享受的怪物,用去的錢才是你的。

致謝

我要感謝影響我一生的幾位人,(1)我的父母,我的妻子;(2)福建郵政管理局財務幫辦,後來任台灣郵政管理局局長林步瀛先生;(3)我的大姐前男友,曾任台北全民日報總編輯林志烈先生;(4)新聞界前輩,台北聨合報駐美特派員毛樹清先生;(5)前台北聨合報記者楊文璞兄。

我們一家人

陳蘆隱 ,王世明

兒子:陳一 Edward Chen
媳婦:席涵悌 Hantee Hsi
孫女: 陳怡嵐 Yi Lan Chen
孫女婿:George Lazarou
曾外孫:Demetri Lazarou
曾外孫女:Evangeline Lazarou
孫子: 陳怡斌 Yi Bin Chen
孫媳婦: Julie Vanderklish
曾孫女:Taylor Chen
曾孫: Andrew Chen

女兒:陳愫 Suzie Chen
女婿:魏力 Leigh Wise
外孫女:魏雅比 Abigail Wise
外孫女婿:Matthew Rotchford
曾外孫女:Kayla Rotchford
曾外孫:Derek Rotchford